这枚古钱币写满了中国历史

今天要说的这段历史它的引子,发生在1982年10月的一个星期天。一个叫陈福耕的古币收藏爱好者,在上海中兴路的旧货市场上,花7元钱买下了一大罐子旧币。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开始“寻宝”,从中发现一枚从未见过的5分镍币,上面没有一个中国文字。这枚古钱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这枚钱币隐约透出的信息,已超出了陈福耕的知识的范围。趁着一个休息日,陈福耕便骑上自行车,带着这枚5分镍币去请教钱币考古专家马定祥先生。马先生接过镍币反复审视,又搬出英汉词典仔细对照——这枚镍币正面上端印着“伯明翰造币厂”,下端印着“英格兰”,中间为阿拉伯数字“5”,背面上端的英文为“镍币样板”,下端印着“4克”字样。观察了良久后,一惯谨慎的马先生,忽然安奈不住激动的心情,不禁拍案叫绝起来。原来出现在他们眼前的这枚镍币是消失了近一个世纪的世界级孤币,是中国镍币的鼻祖,它不仅独一无二,而且研究价值非常高,十分珍贵。这枚古钱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这就有些奇怪了,既然是中国钱币,怎么这枚镍币上连一个中国字都没有呢?这又是什么原因?接下来为大家揭开这个谜团。清朝末年,国运衰败,经济低迷,这其中很重要的弊端之一,出现在货币上。大家知道清朝的货币是以银为结算单位,可是到了清末时银币制度出现了十分混乱的情况。北方用银块以两计,到了南方用银钱以元计,而银块又有纹银、规银诸多名目,银钱又有完银元、糙银之分,甚至还出现了互不流通的情况,浙江的小银元不能用于江南,福建的小银元不能用于浙江的乱象。这枚古钱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再者,西方列强进入我国后,不仅强迫清政府做不平等的商贸交易,他们还私自铸造并发行货币,一心想掌控我国财权,从中牟取暴利。用心之险恶,路人皆知,但清末已处于半殖民地状态,清廷无力干预,这无疑加倍放大了外国货币流通对中国货币主权的危害。还有,就是耻辱的战争赔款问题,当时在西方国家纷纷改用金本位的情况下,世界金价上升,银价下降,金贵银贱已是世界趋势,但清政府依旧以银为主,这导致在屡次战争赔款上损失巨大,深受其害。另外,在与金本位国家通商,在结算时所受的汇兑损失也十分惊人。这枚古钱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在以上几大币制弊端的压力下,年轻的光绪皇帝叫来北洋大臣李鸿章商议,决心实行货币改革。1888年,在李鸿章亲力亲为之下,三枚由英国伯明翰造币厂代铸的镍币样板,恭恭敬敬呈献到了光绪手上。光绪皇帝拿到这三枚样币后,左看右看,非常满意。然而却遭到了朝廷内部保守派的极力反对,他们认为镍币上尽是洋文,没有大清文字,倘若颁行天下,有辱朝廷威仪。而且还说,我国尚无发现镍矿,若委托英国代铸,必授人以柄,利少弊多等等。这枚古钱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一时间,太和殿上纷争四起,无论李鸿章怎么解释,怎么说明,众人还是你一句我一嘴,互不相让。这时,只听见光绪身后隔着垂帘听政的慈禧说了一句:“改币制之事,可暂且缓议!”光绪皇帝顿时感到万般无奈,慈禧的蛮横再次拦住了他的改革之路。他随手将镍币扔在了李鸿章的脚下,起身离去。慈禧的一锤定音,也让李鸿章沮丧至极,他捡起脚边的三枚镍币,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自光绪令他统领币改以来,他深知这是推行洋务运动的一次绝好机会,但实行币改一定会侵犯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也必将遭到他们的反对,可是李鸿章并没有把这些压力放在心上。他认认真真制订了币改方案,并昭告天下,委托当时全球最有名的伯明翰造币公司铸造了样币。这枚古钱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岂料,镍币样板刚刚拿到手,就被慈禧的一句话否定了,大清帝国的首次币改就这样流产了,自己辛辛苦苦付出的努力也付之东流。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三枚象征着清末改革宏志的镍币被深深埋入了历史的尘埃之中。英国的伯明翰造币公司,当时虽有记录,却也没有留下实物,所以当镍币重现江湖时,也在英国国内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动。据说,有一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来华访问,特意转道上海参观了这枚镍币,并把它视作自己国家的国宝一样看待。这枚小小的镍币上没有一个中国字,却写满了中国历史,它自身的份量很轻很轻,但它承载的历史份量却很重很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左手网 立场

喜欢就转发朋友圈吧!

你的每次转发朋友圈,我都认真的喜欢!!!

发表评论

左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