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与新冠死亡率密切相关 具体怎么情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日前报道,纽约州最大的医疗保健系统内,新冠肺炎死亡患者普遍患有1个或多个基础性疾病,其中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

《柳叶刀》也在4月24日发文称,虽然全球区域的比例有所不同,但新冠病毒感染流行中20-50%的患者患有糖尿病。新冠肺炎患者中,有糖尿病的致命后果风险比没有糖尿病的高出50%。

如何干预治疗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有没有生命极限的指征“红线”?

5月1日,《细胞·代谢》杂志发表我国学者研究成果,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李红良教授团队通过对湖北省19家医院9663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进行了回顾性纵向多中心研究,首次明确回答了生命极限的指征“红线”。维持血糖变化范围在3.9-10.0 mmol/L以内,将大大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死亡率。

论文甫一刊出,就被FOX、ScienceDaily等多家国外新闻网站报道,引发国际关注。

“我国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为10%左右,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二型糖尿病的患病率更高,有些国家甚至超过30%。”论文通讯作者李红良对科技日报表示,将我国患者诊疗经验,通过大数据挖掘的方式提炼出来,形成诊疗规范和指南,将回答很多国际上同行的疑虑,为他们抗击疫情提供切实有效的参考和帮助。

基于有效的数据挖掘,将更加科学、有效地总结中国经验,也为人类对战新冠病毒地经验给出明确、可执行的方案和答案。

“对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病例数据整理,面临着繁琐的分组、数据清洗等工作。”李红良说,很多数据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完整和清晰,例如在此次纳入调查的病例中,有872名患者没有完整的电子病例档案,有病例档案的142名患者血糖指数又是不可用的,这都需要在数据统计时有所标识。

抢时间也是进行“数据化”总结的一大挑战。“新冠病毒是一种狡猾的病毒,它对人体机能的‘侵略’是多样性的,此外人体是复杂的,如何建立不同要素、变量之间的关联,也是大数据处理方面需要有所考量的。”李红良说。

例如,在血糖指标方面,由于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血糖指标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有所差异,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曾表示,血红蛋白降低在老年人中非常普遍,统一标准在筛查糖尿病可能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细化指标。

因此,在此次纳入调查的9663例确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有1013名患者的年龄在18周岁以下或75周岁以上,在数据统计时做了单独分组。

划出新冠肺炎患者血糖控制的指征“红线”

经过严格的数据分析,研究团队揭示了对糖尿病合并新冠肺炎患者诊疗规律。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需要接受更“猛烈”的治疗,以控制新冠肺炎症状。例如抗真菌药物的使用量是非糖尿病的两倍,免疫球蛋白的使用量高4%左右,抗高血压用药需用量高一倍……

吸入氧气量(76.9%对61.2%)、无创通气(10.2%对3.9%)和有创通气(3.6%对0.7%)对糖尿病二型患者的应用频率也明显高

“高血糖不利于控制病毒血症和炎症,会加重患者各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然而,过度严格的血糖控制可能会增加严重低血糖的风险,这也会导致死亡率的增加。”李红良介绍。

那么究竟有没有血糖控制的指征“红线”?

团队对所有患有糖尿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做了梳理,并计算了血糖控制与死亡可能性之间的关联。“我们发现在住院期间,血糖控制良好(血糖异性在3.9-10.0 mmol/L范围内)与血糖控制不良(血糖异性上限超过10.0 mmol/L)的个体相比,死亡率显著降低。”李红良说,控制良好的患者死亡率仅为1.1%,而控制不良的患者死亡率高达11%。

不仅如此,血糖指标控制良好,将使得治愈患者病毒核酸检测阴性之后,有更好的康复“状态”,机体的多器官损伤更小。“我们惊讶地发现,在控制良好的血糖组中,患者的预后更加良好。”李红良说,这意味着,控制好血糖是新冠肺炎患者治疗的有效辅助手段。

此前发表在《柳叶刀》(Lancet)医学期刊上的一项来自国际医学专家小组的研究显示,尚未证实新冠病毒会诱发糖尿病,但有证据表明可能。

这种可能使得李红良团队的研究有更多的启示意义,不光对于患者,对普通糖尿病患者和所有普通大众的警示,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坚持锻炼,将血糖含量维持在稳定范围内,将不给新冠病毒“钻空子”的机会。

1、往返珠澳的两个口岸5月3日起恢复通关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左手网 立场

喜欢就转发朋友圈吧!

你的每次转发朋友圈,我都认真的喜欢!!!

发表评论

左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