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两山理论”茂县“千年果乡”成长记

  2020年8月15日,第三届茂县李文化旅游节暨赤不苏特色水果采摘节拉开大幕。开幕式披露:”从营盘山文明到21世纪,茂县是名副其实的’千年果乡’。从2008年以来的12年间,茂县以李子为主业,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科学的种植技术,成功将’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截至2019年末,茂县李种植面积已达8万余亩,年产量近15万吨,全县农民人均实现增收达1.3万元。”

  中国古羌城开城仪式现场 摄影 刘斌

  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四川是一个很特殊的地方。与中原文明相比,古代的四川是偏远地区,但在偏远地区中,四川又是历朝历代的粮仓之地,青藏高原和秦岭山脉挡住了来自西部和北方的寒冷气流,使得四川盆地终年温和湿润,这就是四川拥有丰富物产的根本原因,所以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茂县赤不苏镇果蔬套种园区 摄影 刘斌

  但中原文明终究是要进入四川,从哪里进入呢,茂县就是一个重要的通道口。2000年以来,位于茂县境内的营盘山遗址被发现和发掘,出土了大量震惊史学界的珍贵文物,这些文物完整再现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与古蜀文化的紧密联系。

  九鼎山冰雪风光 供图 茂县太子岭滑雪场

  众多专家进一步研究初步认定,茂县的营盘山文明等是代表古蜀文明最辉煌阶段的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的上源和桥梁。通俗地讲,就是黄河文明先南下到了茂县,再经茂县到了成都平原。在农耕文明为主的时代,文明的传播往往就是从农业种植开始。而在今天的营盘山考古发掘中,就有清晰的证据证明,早在5000年前,茂县就是桃子、李子、苹果等水果的大规模种植区。

  赤不苏河谷的生态苹果 摄影 李里

  茂县是”千年果乡”的另一个证据是史书记载。据《华阳国志》记载:”禹治水后,沧海变良田。昔有蜀山部族开拓桑麻桃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禹治水成功以后,许多水患严重的土地变成了可供种植的良田。在很久以前,川西高原上的许多老百姓,曾大量种植蚕桑、棉麻、桃子、李子等。

  采摘李子的水果萨朗妹 摄影 李里

  新中国成立以后,茂县将苹果、花椒、李子等作为主产,推广大面积栽种,目前,茂县境内仍有百年李树5000余株。其中,”茂汶苹果”早在1963、1964、1975、1985年就四次评为全国第一名、三次评为全国优秀水果称号。1974年,茂县的”红冠”、”金冠”苹果被评为全国之冠。1985年,茂县被国家农牧渔业部确定为国家优秀苹果商品基地建设县。

  正在购买茂县弄特产品的游客 摄影 刘斌

  1998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茂县乃至整个川西高原的各州县都面临产业转型的大风口。同年,国道213线贯通,成都至九寨沟交通缩短至8小时左右,九寨环线旅游业步入几何倍数式增长期,短短三年时间,九寨沟旅游人数即从30多万增长到100多万,过境茂县的游人车辆络绎不绝,接待产业机遇不期而至。仅用数年时间,茂县旅游标准床位从400余张陡增至10000张以上,过境旅游经济让茂县人初次尝到了旅游的大甜头。

  李子园一角 摄影 刘斌

  但特殊的地质和交通环境,也让茂县旅游充满了一定的”不确定性”。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给茂县业已兴盛的旅游业带来重创,2017年,大地震再次降临在川西高原的九寨沟。作为羌文化旅游的目的地和大九寨旅游环线的枢纽过境地,两场大地震和随后的次生地灾,让茂县旅游”孤掌难鸣”。要让脱贫攻坚更具”确定性”,必须加上一个”新保险”。在此情况下,茂县县委县政府果断调整发展战略,在震后不久,即迅速将重振”千年果乡”作为了县域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振兴的另一个主攻方向,而”茂县李”则成为了这场战役的主角。

  松坪沟秋彩 摄影 荫华

  特殊的生态、独特的气候和科学的种植,让”茂县李”产业发展迅速崛起,其种植规模、总产量和总产值等一跃而成为川西高原之最。因口感上佳、品质优越,近年来,”茂县李”一举获得了第九届农交会金奖、第十七届和第十八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今年又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称号。

  茂县青脆李 摄影 李里

  同时,以阿坝州”净土阿坝”品牌为依托,茂县先后获得”茂县李”、”茂县苹果”、”茂县花椒”地理标志登记认证3个,茂县”羌脆李””脆红李””甜樱桃””枇杷””香茄””莴笋”等绿色食品认证达24个,”脆红李”等有机转换产品认证5个,南庄”青脆李”获有机食品认证。

  与此同时,茂县也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整体推进县”,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四川省现代农业基地强县”和”四川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重点县”。

  ”水果萨朗姐”风采展示暨茂县特色水果品牌荣誉展示 摄影 刘斌

  如今,农业人口仅10万人的茂县,农村经济总收入近20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5000元,而”茂县李”的占比超过90%。这样的经济数据,纵向比较为茂县历史之最,横向比较为阿坝州第一。”十万八万起步价,三五十万一般般,一二百万不稀罕。”这是茂县李子核心种植区特别是高半山核心种植区农民家庭收入的真实写照。

  赤不苏镇的王泰昌官寨遗址 摄影 刘斌

  从传统种植土豆、玉米,亩产值几百元上千元,到”茂县李”等特色水果种植,亩产值几千元上万元,茂县农业实现了巨大的跨越。但茂县人并不满足于现状,2019年以来,该县以赤不苏河谷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为契机,率先实验高山和高半山”种养循环”新型经济模式,在草木难生的荒山陡坡地上,实现了亩产上万元的良好收益,取得了”生态治理+产业调整+地灾防范”一举三得的突出成效。同时在平坝河谷地区试种”新型苹果+三季蔬菜”创新果蔬套种模式,实现了亩产值4万元的高收益。

  赤不苏河谷的生态花椒 摄影 李里

  吕秀兰是四川农业大学教授、著名农业专家,现任国家现代农业科技体系四川水果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从2008年开始试种,到最近12年的大规模推广种植,吕秀兰和她率领的团队一直在为茂县李的发展提供前沿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服务。她坦言:”茂县人民很有远见,也很务实,大家都在一门心思搞旅游的时候,他们没有忽视自己的优势农业,县委政府横下一条心,硬是把李子等水果产业做大了,作为专业工作者,我十分欣慰。”(文 刘理科)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左手网 立场

喜欢就转发朋友圈吧!

你的每次转发朋友圈,我都认真的喜欢!!!

发表评论

左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