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协就员工拒喝领导酒被打发声

前段时间厦门国际银行新员工因为拒喝领导酒被打耳光一事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不少网友表示这种隐形的酒桌潜规则、恶臭的酒桌文化早就应该丢弃了。与此同时中保协就员工拒喝领导酒被打发声,中保协表示将加强行业自律,探索建立从业人员黑灰名单制度,逐步实现业内信息共享,从而增加其违纪违法成本,下面就跟百思特小编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中保协就员工拒喝领导酒被打发声

近日,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因拒喝领导敬酒被辱骂打耳光的新闻引发关注,中国银行业协会自律部对此及时发声,可谓切中要害、激浊扬清。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的使命。现阶段,保险业公司治理结构仍然不够规范,内控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应以此为鉴,向该事件中折射出的畸形“酒桌文化”、“圈子文化”、“奢靡之风”大声说不;要自警、自省、自律,在深化内部管理上下功夫,营造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用清廉文化涵养行业生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公众信誉。

第一,重点排查,深入检视。该事件反映出的弊端和陋习,在保险业机构也不同程度存在,应主动深入自查,切不可心存侥幸、有“看客心态”。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对“四风”,要顺应保险业扩大对外开放大势,站在聚焦主责主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高度,自我审视、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结合近期银保监会印发的《关于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市场乱象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要求,查找乱象背后的圈子文化、商务拓展活动中的畸形酒桌文化,以及相伴而生的奢靡之风。

第二,完善制度,优化管理。要从发展理念、公司治理、员工管理、绩效考核等层面深挖问题根源,以制度建设推动管理水平全面提升。要加强公司治理,对“两会一层”加强规范,特别是管理层要带头严格落实《保险业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要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引导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和价值观,净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杜绝“山大王”思想;要加强员工关怀,保障员工权益,为员工合理合法诉求敢于发声,深入细致地从思想教育、薪酬待遇、职业生涯、心理咨询等多方面进行疏导;要改革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改变“以保费论英雄”、“以短期业绩选拔干部”等导向;要牢记“浪费可耻、节约为荣”,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铺张浪费。

第三,树立正确导向,构建清廉文化。该事件中个别人的“胆大妄为”以及其所在单位处理中的“高高举起,轻轻落下”,折射出其背后清廉文化的缺失和导向的短视、功利。保险业机构要以此为鉴,积极倡导“尊上不唯上”、“服从不盲从”、“唯实不唯人”的理念,引导员工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坚决杜绝低俗的投桃报李的行为。要注重标本兼治,把治理金融乱象与文化建设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依法合规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

中保协将加强行业自律,探索建立从业人员黑灰名单制度,逐步实现业内信息共享,从而增加其违纪违法成本。中保协已正式成立清廉文化建设与法律合规专委会,将进一步严格执行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引领行业大力加强清廉文化建设,营造“清廉、合规、诚信”的营商氛围,为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贡献应有力量。

怎么看待拒喝领导酒被打事件

厦门国际银行校招新员工与同事在北京盘古七星酒店聚餐时,因没喝“A角”敬的酒,被领导殴打辱骂。事情在网上发酵后,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说明,确认该行中关村营业部领导及个别员工酒后失态而对员工杨某言语及行为失当,决定对该领导董某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扣罚二个季度绩效工资;对支行负责人罗某给予警告处分,扣罚一个季度绩效工资。

网络舆论持续关注该事件进展,也引发了对“畸形酒桌潜规则”“职场圈子文化”“上下级攀附”“不尊重基层员工”等现象广泛的讨论。该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在业务开展过程中衍生和形成的一些不良作风和陋习,对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也为加强银行业清廉文化建设敲响了警钟。究其根本,存在如下三方面深层次原因。

一是 “酒桌文化”积弊难除。前些年,有些银行在营销客户、延揽储户过程中,确实存在着“酒桌文化”的现象。“酒量等于业务量”“办事要靠吃喝”“接待也是生产力”等歪风一度盛行,觥筹交错之中,潜规则、利益输送等暗度陈仓,出现“酒杯一端、业务好谈,筷子一提、全都可以”的现象,在有些银行领导的眼里,喝多喝少是能力问题,喝与不喝是态度问题,在这种思维惯性左右下,喝酒成为考量员工能干与否的一种“标准”。

二是“圈子文化”陋习犹在。少数银行领导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搞“小圈子”,圈中人对内抱团结盟,吹喇叭,抬轿子;对外以人划线、排除异己,掣肘使绊。“小圈子”折射出的是封建“官场哲学”,是市场经济趋利性产生的“利益共同体”。此次事件也是个别银行领导搞“小圈子”,以敬酒来画圈考验,未按“长官”意思行事便心生不满,动手打人。

三是“奢靡之风”屡禁不止。涉事银行领导罔顾中央精神,公然出入高档餐厅,聚会豪饮,高标准花销,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反四风”要求,反映出涉事银行领导纪律素养的缺失以及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漠视。

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特殊服务行业,信用是经营基石,声誉是立行之本,“银行”二字是行业共同的金字招牌,但是本次事件暴露出有些银行依然存在人身依附、家长式管理、官老爷作风、职场霸凌、对员工缺乏尊重等种种与风清气正相悖的恶俗陋习,如任其发展,将会给行业社会形象带来严重损害。

 

权力对权利的肆意凌辱

本来,部门聚餐,领导同事之间可以联络联络感情、交流一些看法。在这样一个“柔性”环境中,领导也好,员工也罢,能够比在办公室更容易拉近距离。即便不能立马热络起来,参与者也应该保持起码的礼貌和尊重,而不应该仗权压人、辱人。

这里边有一个角色转换问题。酒桌被很多人视为职场的延伸,甚至被称“第二职场”,但酒桌与职场还是有着很大差异的。不在上班时间,不在办公场所,即便有职务高低之分,也应该少一些职场上的层级,多一些轻松活泼的气氛。很多人喜欢“餐叙”,正是看中了这种友好氛围。如果还是把职场、官场上那一套搬过来,未免太没意思了。

而当“跨界”恶劣到了侮辱员工的程度,餐叙就已经变味了。表面看,好像是领导喝多了骂了人、打了人,实则是异化的权力在恣意凌辱战战兢兢的权利。结果只有打骂一种,导致打骂的原因却可能很多。员工拒喝领导敬酒,只是分分钟被扣上“不给领导面子”帽子的一种情形。

值得注意的是,新员工拒绝的是一位领导的敬酒,实施殴打辱骂的却被另外一个领导。这说明,打人的领导是在帮被拒的领导出头,这显然更值得玩味。这是在干什么?以打击新来者来守护“规矩”?

这也揭开了一些官场聚会的常态恶习之一角,或者说“潜规则”,比如先敬领导,自己端大杯,领导端小杯;自己一口干,领导抿一抿。

一个领导因为网络曝光被停职了,但类似的“敬酒文化”仍然在压迫着职场里的年轻人。如何让餐叙回归到本初意义,如何让权力不再肆意欺凌权利,如何避免领导的官威渗透到私人领域,依然任重道远。

但无论如何,这位杨姓员工的抗争值得肯定。有些事,说开了,就会一点点改变。一味隐忍,只会导致情况更糟。

:,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消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左手网 立场

喜欢就转发朋友圈吧!

你的每次转发朋友圈,我都认真的喜欢!!!

发表评论

左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