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

相信很多人都是很羡慕身边的学霸以及神童的,就在近日有消息报道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这让不少网友甚是羡慕,13岁就参加高考那是多么的厉害,大家一定想问神童是怎么培养出来的,那么接下来大家就随百思特小编一起了解看看~

少年3岁半上二年级13岁高考

近日,东南大学迎来一群“少年生”,其中年龄最小的赵晨焱只有13岁。另一位牛永恩同学今年14岁,他12岁念高中,今年在老师的鼓励下,他报考东南大学少年班并一举成功。今年,东南大学共录取本科新生4063人,男女比例约2:1,理工类人数占新生总数的近百分之八十。

13岁的赵晨焱是四川成都人,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610分的好成绩,其中,数学130分(满分150),物理107分(满分110),被录取进工科试验班(吴健雄班)。

“我3岁半就上了小学二年级。”赵晨焱告诉记者,小时候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在乡村学校任教的外婆就带着他上课,他跟着旁听反而都学了进去。而且他很早就表现出过人的数学和物理天赋,小学阶段以满分的成绩获得过数学国奥赛一等奖,高中获得全国物理竞赛三等奖。

在采访时记者发现,虽然赵晨焱年龄小,但是性格很开朗,他跟记者说,他喜欢运动,喜欢打羽毛球和乒乓球,“这个暑假我一直在游泳,你看我都晒黑了。”

年龄这么小,在大学里独立学习生活有困难吗?赵晨焱回答说,“我初中、高中都住校的,自理能力没问题。”不过,他也坦言,现在虽然没有了升学的压力,但是也要努力好好学习专业,在大一打好基础,大二好好选专业。

少年生中,还有一名14岁的牛永恩,被录取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他来自河南周口,3岁时因为爸爸在外地工作,妈妈在家务农,没时间带他,苦于家门口没有幼儿园,就把他放进了小学,虽然哭闹了半年,但是没想到,最后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小牛从9岁上初中开始就住校,自己洗衣服、洗碗,自理能力特别强。2018年,不满12岁的他以班级第三的成绩考入河南省淮阳第一高中。今年,在老师的鼓励下,小牛报考东南大学少年班并一举成功。谈到为什么这么刻苦和努力,14岁的小牛说:“爸爸妈妈很辛苦,我必须要好好学习”

不知辅导班为何物,学霸的秘密在这两个字

在采访这7个少年生时,记者发现,这些少年生基本上四五岁已经入读小学,最小的3岁就开始上小学,而同龄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虽然他们的求学模式不可复制,但是在谈到学习时,他们都没有上过课外辅导班,更有人不知辅导班为何物,但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两个字——“专注”,这或许是他们成为“小学霸”的秘诀之一。

13岁的赵晨焱说,他学习时非常专注,不会想其他的,而且学习时一定会将手机关机,学完了再开机。14岁的牛永恩也说,“学习习惯很重要,一定要专注。我做题时非常投入,如果遇到很难解的题目,我可能3节晚自习都在研究,反而感觉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

同样被录取在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15岁的李家栋告诉记者,“学习就是学习,不学习时就好好玩,做什么都要专注。”来自河南省永城市高级中学的他从小就表现出过硬的识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他4岁上小学,反映迅速,知识面宽,业余时间喜欢运动、钢琴、阅读。

来自辽宁的两对双胞胎

今年的新生中,一共有3对双胞胎,其中有2对双胞胎来自辽宁省。记者现场采访了这2对来自辽宁的双胞胎,虽然同为双胞胎,但是又各有不同。

来自沈阳的这对双胞胎兄弟,不仅长相复制黏贴,性格也是一模一样,回答记者的问题,也是异口同声。哥哥陈若天就读于工科试验班自动化电气测控类,弟弟陈若飞就读于工科试验班土木交通类。

有意思的是,他们高考结束填报学校的时候,是瞒着对方的,而且家长也不知道他们去哪个城市,他们共同的选择是“去南方,长江中下游的一个城市”,最后,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一看,都选了东南大学!

而来自大连瓦房店市的双胞胎姐妹花,性格迥然不同,妹妹张雨晴就读工科试验班机械能源材料类,性格开朗,面对记者提问,侃侃而谈,充当了“发言人”的角色;被录取在电子信息类的姐姐张雨昕则相对文静。虽然是女生,但是她们最爱的是纯工科,想搞研究,“成为科学家”是她们共同的目标。

学霸的学习方法

1、学会阅读和自学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部分问题,主要是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的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的领会知识,把握概念的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的一些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是重要。

2、预习的习惯

预习能够联系以前的知识,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能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更好地听老师讲解。这样既能培养自学能力,又能提高听讲的兴趣和效果。

3、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4、养成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用具的收拾要有规律,书本存放在书包或书桌上要有一定的次序,做各科作业要预先安排好时间等等。

东西存放无规律,要用时东寻西找,心烦意乱,极易影响学习情绪;做作业不讲条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学习效率就低。

5、专心听课的习惯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告诉我们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注意的指向性,可使人的心理活动在每一瞬间都能有选择的反映事物;注意的集中性,可使事物在人脑中获得清晰和深刻的反映。

认真听课首先意味着你有强大的自控能力,其次是强大的兴趣与学习欲望,兼具这两者的同学,学习一定不会差。

6、课后复习的习惯

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复习过去的知识能得到很多新的收获。因此,想要摆脱学渣和学弱的绰号,那就学习起来吧,课后复习让你的学习效率更高,成绩也会提升很快!

7、认真书写的习惯

相当一部分同学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

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学生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学生,很难做好别的事情。

8、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明确做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做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很多同学不会做题时经常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熟不知这样不仅不能够提升自己的做题能力,还会让自己对学过的知识记忆模糊,甚至可能会降低你对这些知识的理解能力哦。

9、考后反思的习惯

在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过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反思一般包含两种,一种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的反思,另一种是解题思路上的反思。消极的、怠慢的态度和方法不可取,钻牛角尖式的解题习惯更不可取。

10、灵活运用,学会变通的习惯

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健康上网、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从课堂学习的过程看,还有认真预习、专心听课、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积极应考等好习惯。头脑灵活的同学更能够举一反三,对所学知识运用变通,如果你能够在平时做题中灵活运用,理论联系实际,那么你将朝着学霸更进一步!

神童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杜若祎喜欢上诗词,纯属偶然。据说,杜若祎在四五个月大的时候,精力充沛,不爱睡觉。为了哄他睡觉,杜若祎的爸爸妈妈就背诵古代诗词和韵文给他听。久而久之,竟养成了杜若祎不听诗词不睡觉的习惯,也点燃了他对诗词的兴趣。

由此一发不可收拾,在杜若祎两周岁前,就能将《三字经》《千字文》《笠翁对韵》等蒙学经典出口成诵。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记忆,有的擅长运动,有的擅长绘画,不一而足。

幸运的是,杜若祎的父母最早发现了他的爱好所在,并适时进行培养,最终让他在这方面表现突出。

2、良好的教育环境是最好的助力

看看杜若祎的小书房我们就会知道,他的父母为他提供了怎样的家庭氛围。同时,杜若祎所在的小学,也非常重视经典诗词积累。

学校的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10首》,是杜若祎最喜欢的书。这样的教育环境,让小若祎如鱼得水。

其实《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冠军武亦姝,也有类似的成长环境。在她就读的上海复旦附中,一套6本传统文化的校本教材是学生的必修。

在“飞花令”环节武亦姝那个震惊全场的“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其实人家学校自编的《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一册翻开就是。

3、坚持是成功的最终保障

世界上有天分的人很多,拥有良好的教育环境的人也很多,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取得最后的成功。

原因在于,很多人缺少了一个最重要的素质,就是坚持。在杜若祎上一年级时,语文老师发起了“每天坚持十分钟做一件事”的活动,小若祎选择了背诵诗词。于是从那时候起,他每天晚上都要背诗,一直坚持到了现在。

说实话,任何孩子只要几年如一日这么坚持,都会取得不俗的成绩。即便不像杜若祎这么突出,也会超过同龄人甚远。

只不过事实却是,虽然大多数老师都对学生提过要求,比如坚持写日记,坚持背古诗,坚持练书法,等等,但大多数学生都是虎头蛇尾。

最终能够坚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寥寥无几。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的,恰恰是那几个坚持到底的人。

:,关注购易购公众号,即可了解更多相关最新资讯!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 左手网 立场

喜欢就转发朋友圈吧!

你的每次转发朋友圈,我都认真的喜欢!!!

发表评论

左手网